機械手用于采摘的應用歷史簡介
發表時間:2015-03-19 18:44 閱讀:次
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,計算機技術、自動控制技術、電子信息技術都迅速發展起來,農業機械應用也向著高度自動化、智能化的方向不斷邁進,采摘機械手的設計正是科技發展的產物。
因國內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的逐漸缺乏,人工采收的成本在果蔬的整個生產成本中占了很大的比例。針對這個問題,為了降低成本,提高采摘效率,有很多國家在實施應用果蔬采摘機器。
自從1983年第一臺西紅柿采摘機械手在美國誕生以來,日本和歐美等各個發達國家相繼成立研究采摘蘋果、柑桔、西紅柿、西瓜和葡萄等智能機械手。國內有中國農業大學研制的2JSZ蔬菜自動嫁接設備,上海交通大學研究黃瓜采摘機械手,浙江大學對7自由度的番茄收獲機械手進行研究,華南農業大學以荔枝龍眼等為工作對象,進行采摘機械手的研究。
對于果蔬采摘機械手的各項研究,人們研究了機械手識別和定位、機械手的本體結構,取得了成果。而將智能與參數化設計、知識重用、虛擬仿真的結合,可以使水果采摘機械手的設計知識具有可重用性和規范性、縮短開發周期、降低研發成本。同時解決產品的T(時間)、Q(質量)、C(成本)、S(服務)、E(環境)等一些協同設計的相關問題。
采摘機械手的誕生,可以為使用者降低成本,提高采摘效率。
專業研發制造注塑機機械手│自動化生產線│工業產品設計│技術服務與解決方案
杭州納泰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
更多閱讀: